城市空间定量研究数据平台——华东师范大学“未来城市实验室”在实验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2018-2021年间新增的课题、项目共计95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15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项、上海市软科学重点项目等其他省部级项目30余项。
(2)出版学术著作12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在SSCI/SCI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CSSCI 发表文章80余篇。
(3)获奖和批示近20项,其中孙斌栋的《中国城市区域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发展战略》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孔翔的《地方认同、文化传承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姜允芳的《区域绿地规划的实施评价方法:上海市的案例研究》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孔翔等的《人文地理学》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称号。孙斌栋的《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究》成果获第十二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孙斌栋研究报告《关于探索利益共享模式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建议》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强书记批示和长三角办公室采纳。叶超等的《后疫情时期超大城市的风险预判与社会治理建议》得到广东省委采纳、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肯定性批示。
(4)团队建设方面,紫江青年学者崔璨入选第六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余柏蒗、叶超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张维阳、申悦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杨浩然和张婷麟荣获上海市“浦江人才”,李琬、尹春、古荭欢荣获上海市超级博士后。
(5)在教学支持和学术培养方面,依托实验室,对博士生、硕士生进行培养,其中孙斌栋老师指导博士生尹春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生刘鹏飞、王艺晓获得国家奖学金,2020届硕士研究生郭睿荣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何丹指导的研究生孙志晶荣获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奖学金,2018届硕士研究生陈小兵荣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王列辉指导的2020届硕士研究生郑渊博荣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崔璨指导的2018届本科毕业生钟雨齐荣获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奖,张维阳指导的2020届本科毕业生唐锦玥荣获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奖。
(6)为更好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知识溢出,举办了刘君德先生《我的地理人生2》出版发布会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下的行政区划”学术研讨会、第一届国家空间治理与行政区划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浙江财经大学胡晓辉副教授开展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学者和同学们在这些学术活动中分享了学术知识和研究经验。孙斌栋与崔璨合作举办了二十期“城市地理学术工作坊“,邀请了二十位来自学术界专家学家分享学术知识和研究经验。张婷麟组织研究生学习追踪前沿文献,开展了二十八期小马读书会,获得师生们一致好评。
(7)在社会影响方面,实验室成员在《澎湃新闻》中“问策上海:2025”专题规划建议模块刊登“构建多中心结构,提升城市承载力”报告,在《澎湃新闻》发表“长三角行政区划调整对未来空间治理的启示”、“从‘新肺’疫情看国家治理现代化”、“城市曲界重组如何提升城市活力”、“疫情防范社会应急治理体系完善之策”等8篇国家治理系列报告。实验室成员在《解放日报》中发表“理性看待世界城市排名”报告,在《国家治理周刊》发表“新发展格局下的城镇化要注重多中心发展”报告,在《中国社会科学学报》发表了“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行政区划体